團餐是一種群體集中膳食管理的餐飲模式,以團體形式的上門服務為主??蛻魣F體通過協約同服務商約定,按照一定的服務標準和模式提供定量的餐飲產品和與之配套的現場服務。在合約期內,服務模式、標準、經營權基本維持不變。
數據顯示,2016—2022年團餐市場規模穩步增長,由0.90萬億元增至1.98萬億元,團餐市場占餐飲市場的比例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艾媒咨詢發布的《2022—2023年中國團餐行業發展研究及典型案例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在餐飲業受疫情沖擊時,團餐產業發展勢頭依舊迅猛,2022年占餐飲市場的比重達45.1%。隨著經濟基本面穩中向好,團餐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
2021年200強團餐企業總部多分布在廣東、上海、江蘇等沿海經濟發達省市,以及勞動力充足、高校資源較豐富的省市(如北京、湖北)。其中,廣東、安徽和北京位列前三,企業數量均超20家。西部和東北地區受經濟發達程度、人口密度、教育發展程度等影響,團餐發展相對薄弱。
《報告》顯示,2017—2022年團餐市場總體保持較好的增速,2021年以外的年份同比增長均超過餐飲市場。2020年,在餐飲市場負增長15.4%的情況下,團餐市場仍能保持2%的增速。2022年,在疫情的沖擊下,團餐市場比社會餐飲表現更為穩定、更具韌性,收入同比增長11.9%。
外賣團餐模式是通過團餐平臺預訂各品牌的外賣,團餐平臺把需求發送至各外賣商家,商家接單出餐并按時將餐送到“團餐集中點”,由平臺統一送至客戶。近年來,外賣平臺對入駐商家的扣點越提越高,食材、房租、人工、管理、裝修、營銷等成本不斷上漲,外賣團餐能減低企業配送成本,吸引較多企業擴展外賣團餐業務。
方便快捷、不用糾結點餐(83.5%)是消費者喜歡團餐的一大原因,53.0%的消費者認為團餐可促進同事交流。而菜品單一、營養不全面(53.5%),菜品不夠新鮮(42.5%)是團餐主要為人詬病的地方。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新鮮、營養和健康是未來團餐需發力的方向。
《報告》顯示,團餐女性消費者占比較高,達60%;年齡段集中為80后和90后,占87.4%;企業職工居多,合計占60.1%,其次是醫生、老師、律師、記者等專業人員,占團餐消費者的12.1%。65.7%的團餐消費者參與過中餐和地方菜的團餐,其次為自助餐類團餐,占比57.4%。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中餐、地方菜覆蓋菜品多元且更符合消費者口味,是消費者主要選擇及參與的團餐品類,團餐企業側重該品類時,可根據市場需求發展自助餐、快餐或外賣、烤或涮等品類。
在《報告》的七大評價維度中,團餐品相的滿意度最低,持滿意態度的消費者占比為70.3%;消費者對團餐搭配滿意度最高,為79.5%。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不斷加強,消費者更加關注飲食健康,團餐搭配在需求驅動下趨于營養及葷素均衡,使滿意的消費者比例相比2020年有所增長。未來,品相、口味及環境方面也需持續優化。
《報告》顯示,一半以上的團餐消費者表示愿意嘗試企業自助餐(54.2%)、盒飯和員工團餐(53.1%)的團餐類型,下午茶、茶歇的選擇占比也近五成(47.7%)。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除食堂餐和活動餐這些常見的團餐類型,消費者對企業自助餐、盒飯和員工團餐、下午茶和茶歇等團餐類型表現出較大興趣,團餐企業可以豐富團餐供應類型,以滿足消費者不同目的、不同時段、不同場合的團餐消費需求。
距離近、方便(64.8%)和出餐快、省時(57.3%)是食堂就餐的兩大優點;還有五成以上(52.1%)的消費者認為食堂性價比高。而口味、品相和擺盤是消費者認為食堂需要改進的主要方面,其中認為口味一般的消費者占比53.2%。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食堂除重點提升菜品口味外,還應關注菜品品相、擺盤及衛生等方面,不斷提升消費者的就餐體驗。
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資本持續關注團餐市場,社餐企業、各行業頭部企業跨界入局團餐行業,并購整合案例將不斷涌現。隨著團餐市場需求不斷變化,在智能設備加持下,團餐服務場景及服務類型更加多元化,企業活動、團體自助餐等定制型服務逐漸形成。
技術賦能團餐企業,將加速數字化升級,持續擴展服務邊界,基于市場需求豐富品類和調整服務形式,以吸引和服務更多群體。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斷強化,將進一步促進行業各環節操作的規范化。
文章來源:中國食品報、團膳學苑 圖片來源:艾媒咨詢
(文章僅作交流學習,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
西科微信
西科公眾號
西科抖音